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,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
社團法人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
:::* 瀏覽位置:首頁 > 醫療資訊
  • 字級選擇
  • 大
  • 中
  • 小

醫療資訊


糖尿病與海洋性貧血---台大小兒內分泌科 童怡靖醫師

  • 發佈日期:2016-04-25
  • 照片說明文字重型海洋性(地中海型)貧血的孩子,因為血紅素製造上的缺陷,需要長期輸血,但也因長期的輸血造成鐵質在身體各器官的沉積,其中又以內分泌系統常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。經由排鐵劑的施打,這些鐵質沉積雖然可以改善,但是若是不好好打排鐵針,吃排鐵劑,這些併發症常在學齡兒童,尤其青春期前後開始發生,不得不慎。其中糖尿病就是重型海洋性貧血患者常遇到的困擾。

    糖尿病的症狀常是多吃多喝多尿,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多,尤其常以晚上不時要起來如廁,常為第一注意到的症狀,另外也常合併有體重減輕。當然在診斷之前,我們要知道糖尿病的診斷條件:糖尿病的定義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(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,ADA)在1999年會議上的定義為下:

    (1)多喝多尿及伴隨尿糖之體重減輕加上任一次的血糖≧200 mg/dL。
    (2)空腹血糖≧126 mg/dL。
    (3)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試驗(oral glucosetolerance test,OGTT),2小時後血糖≧200 mg/dL。
    (4)2010年並加入糖化血紅素HbA1c≧6.5%的診斷標準。

    因為海洋性貧血的病患常要接受輸血,所以紅血球常因輸血而更新,這使得本可反應前三四個月血糖平均數值的糖化血紅素(HbA1c)降低了評斷的準確性,而糖化白蛋白(fructosamine)可反應前一兩個星期血糖的平均值,是比較適合評估診斷常需輸血的海洋性貧血病患是否有糖尿病,只是目前大多數的醫院並不常用此項檢驗。

    在臺大醫院長期照護的重型海洋性貧血病患中,約有二到三成的病患患有糖尿病,這些病患中,有三分之一以最嚴重的糖尿病酮酸中毒來表現,其餘三分之二的症狀不明顯,常被忽略。而另外未被診斷為糖尿病的病人中,亦有二三成可能處於糖尿病前期,亦指空腹血糖或是飯後血糖開始出現問題。這些糖尿病患者,平均發生在二十歲上下,但有小至十歲就被診斷為糖尿病患,這些危險因子包括輸血的頻率高及期間長,及沒有好好施打或服用排鐵劑,這可反應在血清鐵蛋白(ferritin)的數值上,曾感染病毒性肝炎,尤其是C型肝炎等等,因此如何避免這些危險因子,當然就是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重要課題了。

    重型海洋性貧血病患,因輸血導致長期的鐵質堆積在肝臟,常造成剛開始血糖調控上的胰島素抗性,也就是病人的胰島細胞需要分泌更大量的胰島素,將血糖加以利用。這階段病人大多沒有明顯症狀,但可能有空腹血糖障礙(impairedfasting glucose,IFG)或是葡萄糖耐受性障礙(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,IGT),這是糖尿病前期,還有可能有機會靠連續注射排鐵劑使血糖調控回復正常。但若掉以輕心,一方面因胰島素抗性及長期高血糖造成胰島細胞破壞,二方面也因為鐵質繼續在胰臟的堆積,使得能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被破壞,而導致不可逆的糖尿病,這樣的病患就必須接受長期胰島素的注射治療,在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中,會發現這些病患的胰臟已被脂肪所取代,這時就算好好施打排鐵劑,也已積重難返了。

    由於大多數的病患,在診斷糖尿病前,已經有長時間胰島素抗性或是血糖調控失常,所以規則注意血糖情況是重型海洋性貧血患者不可忽視的課題,因為若能早期發現,加強排鐵劑的使用的遵醫囑性,在糖尿病前期的階段,還有回復的可能性。在這些病患血糖的追蹤監控中,雖然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試驗(OGTT)可提高高血糖診斷的敏感性,但是由於施行費時,所以臨床上還是常以空腹血糖,空腹胰島素以及糖化血紅素作為一般長期追蹤的指標項目。

    總而言之,規律使用排鐵劑以降低鐵質在各器官的沉積,是重型海洋性貧血患者預後好壞的決定因素。如果已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,除了繼續排鐵劑使用以免進一步其他器官的破壞,更要配合胰島素的使用與飲食控制,才能避免因糖尿病造成的併發症。
  •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
    • 相關圖片:
      • 糖尿病及高血糖之診斷標準糖尿病及高血糖之診斷標準
*回上一頁 *到最上面